经验丰富的酒友,往往扫一眼货柜就大概知道这些酒的大致信息,酒瓶可以说是一瓶酒的特殊标识,材质、厚度、颜色都和酒本身的成分与保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么真的可以从酒瓶的形状、颜色、重量、凹槽,来判断好坏吗?
1酒瓶—形状
首先看瓶型。市面上的瓶型主要分几大类(排名不分先后):第一种是高肩瓶,以波尔多酒瓶为代表,所以也叫 Bordeaux 瓶。第二种是斜肩瓶,以Burgundy酒瓶为代表,当中还包括Alsace 或德国细长的瓶身设计。第三种是厚重结实的香槟瓶,也只有这么结实的酒瓶才可以hold得住气泡。
第四种是甜酒瓶,包括幼细的ice wine 瓶和「颈长肚肥」的fortified wine瓶。最后就是一些造型独特的瓶型,例如下半身包着「竹篮」的Chianti、外型像波板糖的Franken。
所以,通过酒瓶的形状最多只可以看得出对应的产区或者种类。至于里面的酒好不好,肯定看不出来。
通过酒瓶的形状最多只可以看得出对应的产区或者种类。
2酒瓶—颜色
那么颜色呢?大家应该都留意到大部分酒瓶是以绿色或者比较深的颜色为主。酒瓶颜色主要为了抵挡光线直射,尽可能减少光线对酒的伤害。
然而颜色的选择其实颇具争议性,有人说绿色防光的能力最强,有人又说咖啡色最好。但这些都只是对葡萄酒储存方面的讨论,颜色和酒的质量似乎并没有任何直接关系。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是透明的酒瓶,通常都是即饮型酒款,譬如Rosé wine,应该尽快饮用。
酒瓶颜色主要为了抵挡光线直射,尽可能减少光线对酒的伤害。
3酒瓶—重量
看来颜色也看不出端倪,不知酒瓶重量又有没有关系呢?很多人会有一种错觉,酒瓶越重,酒越好。先撇开气泡酒不说,究竟一支「重型」葡萄酒是不是品质的象征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著名酒食专栏作家Simon Woolf做了一个实验。他随机抽 出10 款不同重量,不同价位的葡萄酒。最终发现原来一些很不错的酒,例如Fulvio Bressan Schioppettino 2004 以及 Benjamin Darnault Reserve Familiale Faugeres 2008,用的其实都是相对比较轻的酒瓶。
所以酒瓶的重量和酒质究竟有没有关系?答案是不一定,这个完全取决于生产商的商业决定和市场触觉。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出于运输成本的考虑,再加上全球越来越多对环保的呼声,酒瓶必然会越来越轻。酒瓶越重,碳排放量就越大,越不环保。最讽刺的是,某些酒款酒标明明标示多么尊重环境,多么支持可持续耕种,酒瓶却重得离谱。面对这样的酒,作为消费者的你还有没有信心?
出于运输成本的考虑,再加上全球环保趋势,酒瓶必然会越来越轻。
4酒瓶—凹槽
最后剩下凹槽。关于瓶底凹槽的传说实在太多,真正的作用众说纷纭。最普遍的解释是使酒瓶物理结构更稳固。有了凹槽,酒瓶会站得更稳。
另一个普遍认同的作用是令残渣留在槽坑中。酒渣虽然对人体无害,但喝的时候确实也不太舒服。有了凹槽,酒渣就会跌落到槽坑里,倒酒时不会太易浮上来。试想像如果是平底的酒瓶,为了避免倒出酒渣,就要剩下比有凹槽的酒瓶更多的酒,心痛死我们这些酒鬼。
除此之外,有人说冰镇的时候,凹槽能增加冰水接触的面积,酒冰得更快。好像有些牵强,但也有一定道理。最后一个理由和侍酒有关。大家应该都发现,侍酒师倒酒时不会抓住瓶身,而是将拇指放入凹槽,另外4个手指托着瓶身。对自己指功信心不大的朋友,用这种倒酒方法之前要三思。
专家对凹槽存在的意义还有很多讲法,但并没有一种和酒品质有关的,所以根本不用理会凹槽浅或深。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Louis Roederer Cristal就是平底,但也不会影响它作为最优质Champagne之一的形象。
看酒瓶一定看不出酒的好坏,想挑选到好酒,还是正正经经去学学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