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裕摩塞尔十五世酒庄2016年年份
- 大商破局,华东葡萄酒开启高端资
- 2019石家庄国际糖酒会圆满闭幕
- 金牌酒庄酒又又又来了!4大产区2
- 《蕴合大道·通达人生》——世界
- 中美贸易战让意大利瞄准中国葡萄
- 裕昌机械22周年(5)蒸馏设备 敢为
- 新酒庄密集入市 国产葡萄酒庄新
- 全球限量顶级赤霞珠“威卡菲历世
- 张裕公司的交流实录:2019年为什
- 【UCWA北疆】中国酿酒师联盟北疆
-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
- 快上船!“海藏壹号”游轮之旅起
- 裕昌机械22周年(4)设备创新 永
- 张裕2018股东大会首推“股东建议
- 拉菲酒庄告赢拉斐特酒店
- 协会领导考察调研四川高山葡萄酒
- 美贺酒庄酿酒师周兴:看到戈壁变
- “品质·多元”西班牙大师班落幕
- 国产葡萄酒庄新风口谋突围
- 加载更多
2015年4月13日,《葡萄酒评论》杂志联合财经网推出的第四届RVF中国优秀葡萄酒年度大奖的评选活动在北京举行。此次评选将继续由国际国内顶尖葡萄酒专家、葡萄酒酿酒师、葡萄酒培训师、侍酒师和品酒师组成权威评判团,以盲品形式进行品鉴评比,并由此产生多个奖项。其评委团成员为:RVF《葡萄酒评论》副主编Olivier Poels,MW葡萄酒大师Debra Merburg,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马会勤、葡萄酒培训师Julien Boulard(朱利安) 、葡萄酒培训师李晨光、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葡萄酒中心负责人郭阳、国家一级品酒师张春娅、葡萄酒培训师晋阳、北京柏悦酒店葡萄酒总监/顾问李美玉、葡萄酒培训师徐伟。
为期两天的评选活动以世界顶级葡萄酒专家评选和消费者体验展为两大亮点。会场里来访宾客皆沉醉于芬芳的葡萄酒香之中。记者独家采访了参会的14家酒庄庄主、酿酒师等企业主管,同时与参加品鉴活动的消费者进行了交流。
记者注意到,虽然中国传统葡萄酒文化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也曾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的馨香诗句,但在中国消费者眼中,葡萄酒却是大家公认的泊来品,消费者了解的更多却是外国葡萄酒的文化,那么如何建立中国葡萄酒文化,让更多国人认识、认同中国自己生产的葡萄酒呢?在这个问题上,多家酒庄主管给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和观点,对如何建立中国葡萄酒文化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记者:您认为中国葡萄酒行业该如何建立中国自己的葡萄酒文化,让更多国人认识、认同国产葡萄酒?
楼兰酒庄市场部经理张秀珍
楼兰酒庄市场部经理张秀珍:“首先是葡萄酒本身的品质问题,通过今天的大奖,我们知道中国葡萄酒的品质虽然在不断提高,但跟国际优秀的葡萄酒还是有差距的。第二就是建立文化自信,葡萄酒在中国是有历史基础的,虽然因为某些原因而发生了断层,但我们一直在加强做中国的葡萄酒文化。第三是葡萄酒的性价比问题,今天的大会上也提到了这一点,我们以后会更加注意这个方面。”
瑞云酒庄品牌总监王昭
瑞云酒庄品牌总监王昭:“建立一种文化应该是两个方向:其一是自上而下实施,政府多组织活动,酒庄多推广概念、生活方式等。另一方面是自下而上的过程,因为文化永远不可能强加于人,我们只能去搭建大的框架,消费者自己通过饮酒的过程与生活产生关系,凝练出自己生活习惯中的饮酒方式,比如一款酒与什么人喝、有什么偏好等等,要让这两点慢慢融合,才能建立起中国葡萄酒文化。
另外,中国消费者不太信任中国葡萄酒品牌,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葡萄酒产区的推广,让更多消费者亲自去酒庄里参观,亲眼看这是什么过程、葡萄园长什么样、能亲口品尝到葡萄酒,让他在这个过程中有切身的体会,互动和联系,就会有主动性,就会有信心。”
紫晶酒庄庄主马树森则
紫晶酒庄庄主马树森则认为:“葡萄酒是泊来品,在中国只有三十年的发展历史,但是中国葡萄酒市场非常大,中国人对酒文化、新鲜事物的接受也很敏感,我认为发展会非常快。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发展与国外是有差距,但从最近几年来看,已经改变了劣质、假冒的状况,现在有酒庄在认真做酒,有实力的企业也投资,国外的专家、酿酒师也进入中国帮我们来做葡萄酒,这几年我们走过了西方国家一百多年的路,照此发展我对中国葡萄酒行业非常有信心。从酿酒技术来讲,我们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是没有问题的;设备上来说,我们愿意投入,购买国际的最好设备也没有问题。唯一的问题就是酿酒葡萄原料和树龄,这个需要我们行业内人士有耐心,树要一年年长,队伍一年年提高,消费者一年年成熟,技术也一年年成熟,我认为五年时间就能做出世界顶级酒,并对此很有信心。”
中菲酒庄酿酒师张炎
中菲酒庄酿酒师张炎同样认为葡萄酒是泊来品,他认为这个工作需要有耐心循序渐进地进行:“消费者认知程度、企业做法还有部分脱节,企业有很多工作要开展,包括葡萄的品质如何提高、怎样让消费者去认识你的产品特点,怎样把品牌去推广,有很多工作要开展,我觉得循序渐进地开展吧。”
类人首庄主冯清
类人首庄主冯清十分乐观地表示:“这个问题大家都在探索,中国这么大的饮食大国,葡萄酒应该与饮食文化相匹配。中国的饮食文化占有了很大的份额,那葡萄酒作为其中一个分子,他只要与中国饮食文化相得益彰的搭配,那这样无论从哪个角度,都有概念,有挖掘的过程,并享受其中。”
大好河山市场总监Ann
大好河山市场总监Ann是法国葡萄酒的优秀人才,她具体描述了自己酒庄建立葡萄酒文化的途径:“我们决定来中国,是因为我们相信中国能够生产高品质的葡萄酒。我们想让人们知道,在中国的一些地区具备良好风土条件,能够酿造高品质的葡萄酒。其次,除了葡萄园,我们的城堡将在9月份开业,有12000平米、5层高的建筑群,并配备有生产设备等。同时还设有餐厅、酒店、葡萄酒酒吧、葡萄酒博物馆。我们将让中国人了解什么是好的葡萄酒,告诉他们我们的故事。我们决定建立城堡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可以直接向消费者展示、告诉他们我们的故事,我们葡萄酒的生产过程,并与其产生直接交流沟通。”
除各位酒庄负责人的观点之外,消费者何先生也谈了他对于建立中国葡萄酒文化的看法:“葡萄酒是西方泊来品,但中国在千年前就有饮酒习惯,所我们既要延续中国的葡萄酒传统,但更要遵从现代葡萄酒酿造工艺和销售的文化传承,所以我认为应该让中国葡萄酒行业和消费者认识到葡萄酒的文化,不仅仅是一种行业而是文化本源,更是来自于自然的、清爽的、更加健康的行业,同时有芬芳、丰富的氛围。中国的白酒主要适合男性、适合热烈的场合,葡萄酒则更适合当代多元、平等、分享、丰富的生活。”
如何让中国人更信赖、更喜欢本土葡萄酒品牌是目前中国葡萄酒品牌都在思考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中,很多葡萄酒主管都认为目前中国葡萄酒的品质有大幅度提升,他们对中国葡萄酒的未来充满信心,也相信高品质的葡萄酒一定会让消费者对中国本土葡萄酒品牌重燃信心。
记者:您认为如何让中国人更信赖、更喜欢本土葡萄酒品牌呢?
贺兰晴雪酿酒师张静
贺兰晴雪酿酒师张静说:“我们都是中国人,国家领导人使用的都是中国本土品牌,包括手机和衣服。葡萄酒也一样,从两方面讲,首先是葡萄酒的生产企业,每一个酒厂、酿酒师的理念都是希望能生产出品质高的葡萄酒,希望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另一方面,从消费者来讲,他要建立对国产葡萄酒的信心,在五年前中国出现了越来越多可以与国际葡萄酒品质想比拟的精品葡萄酒,虽然只是少数,但已经带动了更多的精品小酒庄的诞生,生产出了很有特点的酒,我希望消费者对中国葡萄酒有信心。”
迦南美地酿酒师周淑珍
迦南美地酿酒师周淑珍认为让消费者认可中国葡萄酒品牌是个长时间的工作:“这个问题是中国葡萄酒行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作为酿酒师主要面对的问题。从历史的发展看已经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但被西方发扬光大,中国葡萄酒真正的发展也就是15年左右,而真正快速发展是5、6年,消费者并没有认可中国葡萄酒。但在近四五年,大家都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中国葡萄酒整体质量在提升。从葡萄品种的选育、种植、酿造是系统工程,好的酒不能光靠酿酒师,要找到中国各产区适合种植的葡萄,在管理方面要更加细致化、科学化;其次要针对各产区不同特点来做酒;第三针对气候的不同,选择不同产区的品种来进行种植。这些要在未来三五十年才能摸索研究出来,是个浩大工程。”
夏桐酒庄庄主沈旸
夏桐酒庄庄主沈旸与周淑珍的观点一致:“我认为这是个长期过程,首先从技术角度讲是种植优质的葡萄酒,使葡萄及葡萄酒的品质大幅度提升,在消费者心目有建立起良好的形象;其次是打造营销氛围和场所,让中国人越来越信任国产葡萄酒。”
类人首庄主冯清也表示:“葡萄酒是一个食品,要让别人认可,首先要自我认可,从这个角度讲,本土品牌要去对接我们的文化、消费者的需求、理念,在真正的质量、设备、信息通畅等方面都做好,服务于消费者,这样的话品牌可以得到一个展现,也是消费者想要了解的过程。”
除此之外,记者也关注了中国葡萄酒产区与中国酿酒葡萄品质的问题,并以此采访了几位国内著名酒庄酿酒师。
记者:您认为我们应该怎么样强化、优化葡萄酒庄园的田间管理?
天塞酒庄酿酒师将延军
天塞酒庄酿酒师将延军回答说:“首先根据产区气候、自然环境等特点来强化、优化葡萄品种的选育以及田间的技术管理,酒庄的任务首先是品种的选育、其次是田间种植的科技化、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包括出土、栽培、苗木管理等。尤其是新疆地区,科技化是必须的,还要根据情况改良品种、土壤、恶劣的自然条件等,要使用科学手段介入管理。”
记者:中国提出要在未来50年内成为世界最大葡萄酒产地之一,但中国的气候与土壤只有少数地区可以产出优质酿酒葡萄,怎样去看待二者间的矛盾?
汇达酒庄认为:50年内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葡萄酒产地之一这是必然,中国具有绝对的人口基数,体量需求必然导致市场需求和生产需求。优质葡萄酒与佐餐葡萄酒是市场需求的两个部分,中国优质葡萄酒现阶段集中表现在几个产区,几个优质葡萄酒产区,发展时间短,种植面积少,产量低,当前显得中国优质葡萄酒不多,随着新兴优质葡萄酒产区的发展,种植面积的扩大,种植时间的延长,产量不断增加,必然带来优质葡萄酒数量产量的扩大,犹如贺兰山东麓产区发展才30年,现阶段种植了30万亩,到将来的100万亩到200万亩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二者关系是发展的又是统一的。
记者:对于法国酿酒葡萄产量小、完全依靠自然气候生长相比较,中国酿酒葡萄产量大但质量在国外同行眼中并不高,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汇达酒庄给出我们答案:“国际葡萄酒大赛及葡萄酒行业交流中,中国葡萄酒屡见奇效,尤其贺兰山东麓产区近些年频现业界显位,业界顶级酒师、知名酒商落户贺兰山东麓产区投资建厂,足以说明中国葡萄酒中有世界顶级的葡萄酒,而且部分优于法国葡萄酒,只是葡萄酒规范发展时间短,几十年与几百年的关系,但不代表差距,只是时间上和市场需求结果,中国的白酒文化足以彰显中国葡萄酒发展的潜质,葡萄酒的普及将带来中国葡萄酒的繁荣,也将导致中国葡萄酒品质大跃进式的发展。”
“2015RVF中国优秀葡萄酒年度大奖”希望为中国葡萄酒企业和更多消费者提供面对面的交流,因此特别开设了消费者体验展这一环节,而中国葡萄酒企业在面对营销问题上,也有各自独特的观点。
记者:对于O2O互联网营销模式,您认为是否适合中国葡萄酒的销售?
戎子酒庄庄主张文泉
戎子酒庄庄主张文泉说 :“我觉得互联网与实体经济应该有效结合:实体经济对品牌推广和营销方面要慢很多,运用互联网可以让品牌推广、销售的途径更宽泛一些,但只有互联网也是不行的,利用互联网要结合,找到一个点,那就是卖点,包括生产什么样的产品等一些问题。”
国菲酒庄酿酒师成正龙
国菲酒庄酿酒师成正龙说:“O2O是线上销售、购买,线下经营发展的思路创造的模式,尤其对于现在信息时代发展很迅速,它也很适于葡萄酒销售。”
保乐力加资深培训经理郭明浩则认为:“O2O不是我们擅长的领域,但电子商务是以后很大的成长空间,从现在的市场发展来看无论是葡萄酒行业还是各行各业,电子商务都是上升的发展,对于酒类的挑战是在物流、成本方面,但我觉得整个大趋势当然是向好的趋势。”
记者:中国葡萄酒品牌的营销思维、方法尚不如国际知名品牌,您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去学习、建立营销思维?
消费者丁义:葡萄酒是泊来品,国际中最有影响的是法国,而且他的文化影响不是从喝葡萄酒开始,而是从电影、小说方方面面来建立起来的。除此之外又有老世界、新世界的酒,大家知道这样的概念,比如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亚、智力的葡萄酒。中国的酒,还没有一款能给人印象象深刻的点,比如说哪里的酒是能够喝的,就是说那些酒是场合适当的,在什么场合应该喝什么样的酒,这在中国酒款中不太容易挑出来。在国外酒里不同档次、风格的就可选择性比较多,这也是品牌营销的效果。中国葡萄酒牌子太多,但没有品牌概念,没有介绍。价位比较尴尬,全世界范围内同样价格的酒选择性可能会比较多,一样的价格,在全世界酒中质量好的太多了,我可能就不选中国酒了,我觉得这是我们国家做酒人要去想的事情,他给自己的酒是什么定位,要让什么人在什么场合喝,这才是重要的。
记者注意到前来参加品鉴活动的消费者对本次大奖十分感兴趣,与其中几位进行了采访交流。
记者:请问您来参加这个活动有什么感触?
消费者历彦刚:我觉得挺好的,因为近几年中国葡萄酒品质提升很多,4、5年前葡萄酒水平确实是比较差的,这两年有很多小型酒庄,尤其是新疆、宁夏等地酒庄品质提升非常快,有很多价格低品质高的葡萄酒。说明我们中国酒庄已经做得跟世界高水平差距越来越小了。虽然还有待提高、很多酒的表现不太平衡,但与前两年比较已经好很多了。再过几年我们葡萄酒的品质会更好一些的。因为中国这么大的地方,肯定有适合种植优质葡萄的地方,也有这样的人才,只是我们还没发觉。
记者:那您觉得这个活动对消费者认识葡萄酒有什么样的帮助吗?
消费者历彦刚:这个很有帮助,最重要的是大部分消费者心里还认为中国葡萄酒是低价劣质酒,但这次活动对他们认识中国葡萄酒品质的意义比让消费者认识葡萄酒品牌的意义更大一些,让大家知道中国的酒也是不错的,增加了消费者对中国葡萄酒的信心。
“2015RVF中国优秀葡萄酒大奖”的会场始终在温馨浪漫的气氛中进行,“玳瑁筵、葡萄酒”的美好时光带给国际葡萄酒专家和前来品鉴的消费者一个共同的感慨:中国葡萄酒的品质有了极大的提升,我们希望看到在不久之后,中国葡萄酒在世界酒款中脱颖而出!
《葡萄酒评论》是《La Revue du Vin de France》(RVF)的中文版。作为世界历史最长的一本葡萄酒杂志,RVF被称为“葡萄酒圣经”,在世界葡萄酒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葡萄酒评论》作为国内第一本引进国外版权的葡萄酒杂志,把法国版最权威的内容介绍给中国的读者,并以法国版的风格、精神与专业标准,量身定制本土化内容,自创刊以来深厚中国葡萄酒业界和葡萄酒爱好者的欢迎,是中国最优秀的一本葡萄酒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