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降雨或影响美国湾区葡萄酒酿
- 勃艮第名庄Domaine Forey遭遇大
- 重磅 | 智利葡萄酒协会颁布新一
- 第二十届Vinexpo波尔多收官,新
- 重磅 | 智利葡萄酒协会颁布新一
- 澳大利亚葡萄酒的中国出口量持续
- WSET葡萄酒教育周正式启动
- 中美贸易战:葡萄酒第三次提税,
- 罗伯特·帕克官宣退休 正式封笔
- 2019年1-4月格鲁吉亚葡萄酒出口
- 香槟保护捷报频传,这两个国家也
- 第26届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赛在
- 首款Penfolds奔富香槟将于今年6
- 波尔多的天之骄子:嘉隆及豪庄•
- 打通德国葡萄酒直供 京东超市“
- 欢迎参加2019年Decanter亚洲葡萄
- Steven Spurrier的葡萄酒学院图
- 最新数据|2018全球人均葡萄酒消
- 是时候尝试罐装葡萄酒了!
- 戎子酒庄产品入驻俄罗斯圣彼得堡
- 加载更多
美国葡萄酒的品质无需置疑,加州生产着全世界最好的葡萄酒,他们也拥有众多世界级的葡萄酒品牌。不过,刚刚过去的2015年对于美国的葡萄酒产业来说,却是相当的令人失望。
中国市场发展乏力
在全世界都紧紧盯着的中国葡萄酒市场,美国葡萄酒的发展仍然没有达到许多人的预期。根据葡萄酒智情(Wine Intelligence)2015年11月份公布的数据,在中国葡萄酒进口额同比大幅增长的背景之下,美国葡萄酒2015年前三季度的进口量和进口额都出现下跌,而且跌幅不小,分别达到15%和22%。
整体而言,美国葡萄酒在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上仅占3%的份额,远远低于同样是新世界产国的澳大利亚(后者份额达到14%)。
市场推广的不如人意,加上最近一段时间人民币兑美元的疲弱表现,行业人士对2016年美国葡萄酒在中国的表现依旧不乐观。
主战场敲响警钟
美国葡萄酒在海外市场的推广向来有点漫不经心的感觉,因为他们的主要消费都集中在美国本土。不过,最近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发布的年度葡萄酒产业报告则为美国葡萄酒敲响了警钟。
报告指出,在经历了超过连续20年的增长之后,美国人均葡萄酒消费量在2015年第一次出现了下跌!人均消费的下跌,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千禧世代”仍未成熟
在美国,婴儿潮时代(二战后出生)人群正在慢慢老去;X世代(60~70后)则早已形成固定的消费习惯,经历过严重经济危机的他们在购买葡萄酒上也相对“保守”。相对而言,千禧世代(80后、90后)则大方得多,他们追求个性,同样也追求品质。不过,千禧世代口味更加多元化,而且消费习惯仍未成熟,这也就意味着美国葡萄酒不仅要跟法国、意大利葡萄酒竞争,同时还要跟啤酒、烈酒竞争,压力非常大。
对此,美国酒庄们的应对方式是,在高端品牌下推出较廉价的入门产品,希望可以培养出比较忠诚的消费群体。这种做法跟梅赛德斯推出入门的C级车套路一致。
2. 美元强劲
美元的强劲表现,自然刺激了进口葡萄酒的增长。除了法国酒之外,意大利酒在美国市场也增长迅猛,特别是像普罗塞科(Prosecco)起泡酒这样深受年轻人欢迎的产品。
互联网让美国人可以更加便捷地查询到各国葡萄酒的价格信息,加上非常方便的在线购物,美国人过去10年越来越习惯于消费外国的葡萄酒了。
3. 好消息仍然存在
虽然人均消费量下降了,但是美国人每购买一瓶酒的平均价格却有所上升,这意味着高品质的葡萄酒市场空间还很大。加上加州葡萄园连续3年的好收成,美国显然不缺好酒。如何通过营销和价格策略赢回本国消费者,这才是他们目前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