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裕摩塞尔十五世酒庄2016年年份
- 大商破局,华东葡萄酒开启高端资
- 2019石家庄国际糖酒会圆满闭幕
- 金牌酒庄酒又又又来了!4大产区2
- 《蕴合大道·通达人生》——世界
- 中美贸易战让意大利瞄准中国葡萄
- 裕昌机械22周年(5)蒸馏设备 敢为
- 新酒庄密集入市 国产葡萄酒庄新
- 全球限量顶级赤霞珠“威卡菲历世
- 张裕公司的交流实录:2019年为什
- 【UCWA北疆】中国酿酒师联盟北疆
-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
- 快上船!“海藏壹号”游轮之旅起
- 裕昌机械22周年(4)设备创新 永
- 张裕2018股东大会首推“股东建议
- 拉菲酒庄告赢拉斐特酒店
- 协会领导考察调研四川高山葡萄酒
- 美贺酒庄酿酒师周兴:看到戈壁变
- “品质·多元”西班牙大师班落幕
- 国产葡萄酒庄新风口谋突围
- 加载更多
9月27日至29日,2014贺兰山东麓国际葡萄酒博览会盛大举行。20多个国家的嘉宾出席,数百家国内外企业参会,几十家国内外媒体竞相报道。葡萄酒自酿、摄影大赛、金奖葡萄酒评选、酒庄旅游等一系列活动备受欢迎,国内外嘉宾对贺兰山东麓高品质葡萄酒赞不绝口……
在我国其他产区葡萄酒产业出现低迷、部分农民弃种葡萄的情况下,贺兰山东麓以“小酒庄、大产区”的宁夏模式推动葡萄酒产业健康发展,在中国葡萄酒世界一枝独秀。宁夏模式能否书写中国葡萄酒产业的“紫色传奇”,成为国内外葡萄酒界关注的焦点。
宁夏模式缘何迸发“蝴蝶效应”?
9月25日,6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品酒师,在公证人员的监督下,通过盲评,从封存的75款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中评选出8款金奖葡萄酒。
“宁夏产区葡萄酒的进步非常大,水果香气更浓郁。”两年前曾参与过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评的澳大利亚酿酒师莉莲 卡特告诉记者,通过这次盲品,她感觉到宁夏产区的好酒越来越多。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马会勤一直关注着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的发展。这次的盲评让她更加坚信:“宁夏葡萄酒的平均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马会勤教授说,“过去宁夏只有极少酒庄的酒可以达到国际水平,经过两年的发展,整体水平大幅度提高,有一批酒庄的酒都达到了国际水平。”她认为,贺兰山东麓产区的整体质量是中国其他产区无法比拟的。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小酒庄、大产区”模式真正起步不过四五年时间,为什么进步如此之快?
“是因为我们走了一条与其他产区发展模式不同的道路。”自治区政府特邀顾问、贺兰山东麓葡萄与葡萄酒国际联合会主席郝林海在接受国内外媒体采访时说,目前全国只有宁夏选择了“小酒庄、大产区”的葡萄酒产业发展模式,只有宁夏出台了《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酒庄列级管理办法》,制定了详细而严格的酒庄综合标准。并从2013年开始列级酒庄评选,(2013年,宁夏推出了酒庄分级制度,该分级制度与法国的酒庄分级制度不同,下同)。每两年评一次,到2021年就可以评选出一级酒庄。目前,贺兰山东麓已有10个酒庄达到了“五级列级旅游酒庄”要求(共分五级,最高级为一级)。按照宁夏产区的管理标准,每个酒庄必须拥有自己的葡萄园,从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到销售,每一生产过程都在葡萄酒庄内完成,每一环节都在产区的规范监督下完成,确保了每瓶酒的品质。每瓶酒的品质构成了每个酒庄的品质,每个酒庄的品质又构成了贺兰山东麓产区的高品质。
国内外嘉宾数百人参加2014贺兰山东麓国际葡萄酒博览会。
“‘列级酒庄制度’开创了我国葡萄酒管理制度的先河。”郝林海说,为了支持这种模式的发展,从2013年开始,自治区政府明确规定:不欢迎、不支持在贺兰山东麓搞工厂化的葡萄酒生产。
正是这种精细化生产的“小酒庄、大产区”模式,让宁夏产区葡萄与葡萄酒的品质迅速提高。几年来,在国内外各种品鉴评比中,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已获奖数百项,其中不乏业界权威大奖。
7月29日至8月2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世界葡萄酒大会上,宁夏产区被授予世界葡萄“新兴产国之星”。“宁夏小而美的酒庄是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趋势。”大赛组织方这样认为。
宁夏模式还需做些什么?
2014贺兰山东麓国际葡萄酒博览会有一场久违的评奖。
2012年,为了提升贺兰山东麓葡萄酒酿造水平,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我区面向世界举办了贺兰山东麓世界酿酒大师邀请赛。来自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南非、智利等国家、代表葡萄酒新旧世界的7名酿酒师参赛。他们用贺兰山东麓同一片葡萄园的葡萄酿造出了10款不同风格的葡萄酒。经过两年时间,看似是一场平常的邀请赛,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次踏上贺兰山东麓的世界酿酒师们,不仅参加了比赛,更看到了这里的潜力。他们中的几位成为贺兰山东麓多家酒庄的顾问或酿酒师,酿造的葡萄酒多次在国内外的大赛中获奖。澳大利亚酿酒师戴维 泰涅参加邀请赛酿造的两款酒,囊括了干红和干白葡萄酒两个金奖。后来,他成为贺兰山东麓一家酒庄的顾问,指导酿造的葡萄酒获得了贺兰山东麓国际葡萄酒博览会金奖等多个奖项。比赛之外,他们更多的是为贺兰山东麓带来了先进酿酒理念和技术。
“贺兰山东麓产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合种植酿酒葡萄,唯一缺陷是产区比较年轻,酿酒师经验还不够丰富。”获得邀请赛干红、干白两项金奖的澳大利亚酿酒师戴维 泰涅认为,如果宁夏能够邀请更多世界优秀专家进行指导,那么葡萄酒产业会发展得更好。
其实,我区已经意识到加大对外交流学习的重要性。在本次博览会上,我区再次向世界发出了邀请。
宁夏产区葡萄园
我区将再组织全球60位优秀的酿酒师来宁夏酿酒。宁夏将为他们提供优质的酿酒环境,每人2年内在宁夏可酿造10吨至20吨葡萄酒,前期费用和支出均由我区承担,酿造的酒与酿酒师共同分享。
马会勤告诉记者,“虽然宁夏产区酿酒师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与国外酿酒师的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还有许多经验和技术需要学习,所以加强交流非常有必要。”她认为,正是这种开放的态势让宁夏葡萄酒产业非常国际化,品质提升速度非常快,“这在中国其他葡萄酒产区是没有的。”
宁夏模式是否真能撬动千亿产业?
2011年10月25日,当自治区政府通过的《中国(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到2020年贺兰山东麓葡萄及相关产业产值达到近千亿元时,许多人无法将小酒庄发展之路与千亿元产值划等号。
然而,当2014贺兰山东麓国际葡萄酒博览会期间,人们看到蓬勃兴起的优质葡萄种植业、酒庄酒酿造业、酒庄文化旅游业、葡萄酒销售业等集群发展时,这种疑问渐渐消除。
贺兰山东麓因葡萄产业而带动的一、二、三产业聚集区正在形成。
“其实,酒庄在促进葡萄酒产品升级、实现葡萄酒品质跨越、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为传统工业注入新活力、丰富旅游资源等方面,都会起到拉动作用。”自治区葡萄花卉产业发展局局长曹凯龙认为,“小酒庄”拉动了一、二、三产业的全面升级。2013年葡萄酒及相关产业产值达到了40亿元以上,酒庄数量也从去年的不到60个发展到目前的120多个。“每天都有企业来考察在贺兰山东麓建酒庄的事儿。”曹凯龙自豪地告诉记者。
2014中法葡萄酒设备技术展期间,法国梅西葡萄苗木公司、法国劳蒂尔有机肥公司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设备商与我区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将在宁夏投资建厂或成立专业化公司,生产经营先进的葡萄酒设备。贺兰山东麓“小酒庄”发展模式开始对国际企业产生巨大吸引力。
为了让“小酒庄”撬动大产区的发展,我区专门成立全国首个省区葡萄产业管理机构和贺兰山东麓葡萄与葡萄酒国际联合会,采取政府和市场两只手来培育、引导、控制产区的发展。如今,贺兰山东麓葡萄产区正在成为政府、社会和市场共同培育的品牌,成为产区内所有酒庄共同拥有的品牌,成为世界葡萄酒界公认的“新兴国产区”“酒庄酒产区”和消费者心中的“好酒产区”。
有专家预言,中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世界顶级葡萄酒生产国。著名的世界葡萄酒大师杰西斯 罗宾逊撰文向世界宣称:宁夏产区是中国最具潜力的产区。在这种“小酒庄、大产区”创新模式的推动下,贺兰山东麓产区这只“丑小鸭”变身“白天鹅”会有时,从而创造中国葡萄产业发展的“紫色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