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橡木是一根线
- 新年份巴罗洛和巴巴莱斯科来了!
- 女人常喝葡萄酒可以调养身体 好
- 张裕葡萄酒的故事:葡萄酒酿造烟
- 美人鱼酒庄因在2016年年份酒中违
- 英国米其林星级名厨罗杰•琼斯品
- 2018年庆祝香槟申遗成功隆重登场
- 红葡萄酒中多酚物质有利于运动员
- 葡萄酒中白藜芦醇的有助于对抗某
- 第五届Decanter醇鉴上海美酒相遇
- 法国葡萄酒瓶盖上完税标志将被取
- 保加利亚葡萄酒年产量约1.2亿吨
- 2018德国雷司令周将七八月登陆中
- 科学新发现:少量饮酒能降低患癌
- 郭明浩获RVF CHINA 优秀葡萄酒20
- 中粮名庄荟掌门人李士祎对中国葡
- 香槟委员会在多地开展“香槟”原
- 澳大利亚四大机构在上海联合开展
- “发现美酒之旅”葡萄牙葡萄酒交
- 受中国高端买家推动勃艮第葡萄酒
- 加载更多
在全世界葡萄酒行业,中国葡萄酒产区近两年逐步得到大家的认可。无论是中国本土小酒庄在国际级葡萄酒赛事中的频频获奖,抑或是世界级葡萄酒专家到来到中国葡萄酒产区进行实地探访,还是国际洋酒集团的深耕中国产地计划,都像是一个个再明确不过的信号——作为新世界葡萄酒产地中最为年轻的一脉,中国产区已经凭借不俗的实力,迅速进入国际视野。
中国葡萄酒产区崭露头角
对于中国这个年轻的酿酒国而言,真正形成产区概念不过短短30年。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以渤海湾产区的烟台为先导,继而河北昌黎和沙城以及以通化酒厂为代表的东北产区陆续进入大众视野;90年代以后,新疆产区、河西走廊、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也开始崛起;90年代末,作为开发中国偏僻落后地区计划的一部分,云南亦成为中国葡萄酒产区的一股新势力。而今只要翻看中国版图,从山东胶州半岛至东北河北,再一路往西去往宁夏、新疆,继而向南直至滇藏高原,大大小小十几处产区的星星之火已经渐成燎原之势。
中国葡萄酒产区版图
在葡萄酒专家眼里,中国偌大的葡萄酒产区中总有些出类拔萃的潜力产区将来有潜力成为像法国波尔多、美国纳帕谷一样的国际知名酒业地标。而带着这样的美好愿景,包括国际著名酒评人杰西斯 罗宾逊、米歇尔 贝旦,以及白马酒庄和伊甘酒庄庄主皮埃尔 勒顿在内一众葡萄酒专业人士都在近两年兴致勃勃地踏上中国葡萄酒产地。考察的结果也相当令人兴奋,众多葡萄酒产区中,宁夏和云南脱颖而出。“尽管山里夜晚气温很低,但在夏季,澜沧江上游河谷地段的气温类似于法国的波尔多地区。在山区的干燥空气中,相比波尔多地区,葡萄树更少受到虫害的侵袭。”杰西斯 罗宾逊在新近发表的一篇名为《实访云南藏区葡萄酒新产地》的文章中,不止一次地将云南高原产区与法国波尔多、西班牙杜罗河等知名产区相类比。更令人欢欣鼓舞的是,在杰西斯的新书《世界葡萄酒地图》第七版上,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已经赫然在列,而这在中国葡萄酒30年发展史上,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阶段性突破。。书中这样描述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宁夏的地方政府决心将辖区内的沙化地——海拔1000余米的黄河东岸的碎石坡,打造成中国最大的葡萄酒产区。书中还列出了中国6家精选酒庄,排序依次是:宁夏张裕摩塞尔十五世酒庄、山西怡园酒庄、宁夏贺兰晴雪酒庄、宁夏贺兰山酒厂、陕西玉川酒庄、宁夏银色高地酒庄。这6家酒庄中4家为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的酒庄,山西怡园酒庄的酿酒葡萄部分也来自于贺兰山东麓。
几年前,“为了产量,葡萄藤上满当当的全是葡萄,为求速度,未经橡木陈酿的酒液中泡几根橡木片即可”。这些中国大工厂式酿酒之法还在为国际葡萄酒界所诟病。在国际酒评人眼中,典型的中国葡萄酒给人的印象像极了那些品质极差的波尔多红,因果实欠熟而显得酸涩,口感生硬。直到2010年,一小批精心酿制的中国佳酿开始在国际级葡萄酒赛事中拔得头筹,这些蛰伏多年的精品酒庄以及它们所隶属的中国葡萄酒产区才开始以新的姿态破除偏见、突出重围。
大集团的深耕计划
差不多就在同一时期,国际酒庄集团开始对中国葡萄酒产区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2010年,保乐力加低调入股宁夏贺兰山酒庄;2011年6月,拉菲集团在亚洲的首个生产基地落户山东蓬莱产区;很快地,酩悦轩尼诗集结了国内外一批优秀的葡萄酒专家寻找最优质产地,着手打造兼具本土精神和国际视野的新品牌。它们的手段雷同,目的相似,都是为了寻找中国最具潜力产区,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
酩悦轩尼诗夏桐(宁夏)酒庄
经过数年的考察认证,酩悦轩尼诗最终将其两大酒厂分别落棋于宁夏贺兰山东麓和云南德钦葡萄高原产区,意在做出一款兼具中国本土特色和法国特点的“大酒”。“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有着干燥的气候、排水良好的土壤以及纯净无污染的环境。从山脚到山顶,由于垂直高度所形成的不同气候,使之可以种植不同的葡萄品种。”酩悦轩尼诗夏桐(宁夏)酒庄总经理沈旸说。“德钦产区这片‘温暖而干燥的山谷’气候及土质条件与波尔多地区最为相似,夏季不会出现内陆高温,冬季也不需要进行下架埋土的工作。”酩悦轩尼诗香格里拉(德钦)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邓思义说。这样的选择与葡萄酒专家李德美十年产区考察的结论完全一致。李德美说:“在宁夏、山东、河北、新疆、甘肃、云南、吉林等众多葡萄酒产区中,综合条件最好的产地在宁夏。倘若仅从是否能产出高质量美酒的角度来看,云南德钦是最理想的。”
克服产区同质化
严格来说,优秀产区与优质的葡萄酒并不能完全划上等号,这一点在中国这些年轻的葡萄酒产区内表现得尤为突出。而其中最严重的,莫过于各产区葡萄酒生产的同质化倾向。偌大的中国,由东到西,酿成的葡萄酒在风格上表现出极大的相似度,过于单一的葡萄品种,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美乐(Merlot)、霞多丽(Chardonnay),抹煞了地域特色。“很多中国产区都选择种植国际化品种,这对于土生土长的本地葡萄品种来说,无疑是个灾难。”米歇尔 贝旦说,“很多中国葡萄酒庄聘请飞行酿酒师(fly winemaker 经常坐飞机,他们坐着飞机一个个国家、地区的跑,到处去做酿酒师和酿酒顾问。飞行酿酒师起始与1980年左右,在80年代末,全球葡萄酒业正在迅速变化,许多酒的刊物,包括《葡萄酒鉴赏家》和Robert Parker的《葡萄酒倡导家》,《品醇客》等杂志。 这些杂志的口味或个人的引导导致广泛性的口味需求。)或者国外酿酒师来进行葡萄酒酿制,长此以往会对本土葡萄酒风格的形成产生影响。”
那么,究竟如何克服产区同质化,凸显产区差异?包括梦沙泉酒庄董事长卢大晶在内的一众奋斗在葡萄酒生产前线的专业人士的回答出奇一致——摒弃一味的模仿,在尊重当地风土的条件下形成自己的风格。简简单单一句话,囊括了从葡萄园的建园、土壤、品种引进、种植管理、产量品质等每道程序上的辛勤劳作。好消息是,如今在各类酒展以及盲品赛事中脱颖而出的中国小酒庄酒,皆源于当地风土之馈赠。譬如,陕西玉川酒庄2006年份的黑皮诺“精致而果味十足、气味芬芳并表现出强烈的地域风格”就曾是简希丝 罗宾逊中国品酒之旅的“最大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