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宝上淘葡萄酒的朋友们,你是否注意是到酒标上的“Product of France”换成了“Produit de France”。细细想来酒标上将英语转换在法语大概还真是因为国内买家常年吐槽的结果……
一、酒标上到底应该写英语还是写法语?
不管酒标上标明的是“Product of France”还是“Produit de France”都是原产国标注,通常写在不太显眼的位置。不管哪一种写法都很正常,个别酒庄甚至会英法对照的写两遍。
“英法对照”的波尔多三级酒庄,Chateau Palmer
但国内葡萄酒刚热起来那几年,我隔三差五就会遇到有人指着酒标上的“Product of France”抱怨“这造假的也太不专业了,法国人怎么会用of,法国人写的是de…”估计是这种投诉太多,以至于很多葡萄酒进口商在采购的时候,只能要求酒庄把正背标都改成法文,大家都看不懂,这样最好。
二、写毫升(ML)的都假酒?
不知道为什么,咱们眼里,法国人总该是对英语鄙视至极的,他们只是鄙视英国人而已。
其实酒标上出现英语其实早没什么不妥,为了出口便利。不只是语言,度量上,常有人说酒瓶的容积,用cl(厘升)做单位的才是进口酒,ml(毫升)的都是国内灌装,也是没啥根据…
375ml的小瓶
但这种观念在中国太普及了,不少酒庄都只好要求制瓶厂改为标注cl,如今随手在超市里翻翻进口酒,可能只有375ml的小瓶还保留着ml的单位。
三、葡萄酒瓶底越深越好?
和刻度一样,瓶子底部的凹槽也是很多人执着的方向,在多数中国消费者在选择葡萄酒时都会特意看下葡萄酒瓶底的凹槽。
200年前的香槟瓶
“葡萄酒瓶底越深,越容易收集沉淀,说明这瓶酒品质越好越有陈年的潜力”
你们啊,还太浅,200年前的瓶子不知道比你们深到哪里去了。
可惜的是,保存葡萄酒,首先得将葡萄酒横着放…如果竖着放,用不了几个月,瓶塞就会因为接触不到水分干燥漏气,最终导致葡萄酒液被氧化。那么现在你告诉我,横放的话,瓶底的凹槽怎么收集沉淀?
实际上,大部分的葡萄酒,根本不适合陈年到出现沉淀再喝,市面上200以下的酒,绝大多数是为了在上市后一年以内喝掉的。至于这个凹槽?解释有很多,诸如可以让瓶底坚固一点,让瓶内的葡萄酒看起来多一点,倒葡萄酒的时候抓手方便一点……唯一大家都能同意的解释是“因为传统”。
四、铅封上的小孔真能帮忙陈年吗?
说到凹槽,铅封上的小孔也是一样。
店家都说“铅封上打孔是为了保证透气,让瓶中葡萄酒继续发展陈年”……
可惜的是,真正需要陈年的葡萄酒,怕的就是透气。越是高品质的软木塞,塞子其实越长,为的就是让尽可能少的空气透过来。
也别担心,有孔的葡萄酒也不是面临悲剧——不管铅封上有没有小孔,对酒塞的密封能力都没影响。
孔的本意,只是在高速封级封口时,避免封套中的空气排不出来,引起密封不严准备的。有孔,不代表葡萄酒能透气;葡萄酒能透气,也不代表就能陈年,更不代表葡萄酒一定好喝。
五、挂杯的都是好葡萄酒
当我们在选择葡萄酒时,导购倒一杯葡萄酒让你先品尝一下,你会听到“你看,酒杯的杯壁都是酒泪,这叫做挂杯,说明这款葡萄酒还是很不错的。”
我真的想问挂杯就是好葡萄酒这一条标准是从何而来,很多人认为葡萄酒的挂杯现象能说明葡萄酒的品质,在他们看来,葡萄酒的挂杯越多,越厚重,葡萄酒的质量就越好。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当我们用合适的酒杯来品鉴葡萄酒时,几乎所有的葡萄酒都会有“酒泪”,即都会产生挂杯现象。酒精是酒泪形成、也就是导致挂杯现象的主要原因。然而酒液中除了酒精之外,还会有糖、甘油和其他的一些物质,在这些物质中糖能增加酒体的浓稠度,减缓酒液的下流速度,所以说,一杯葡萄酒的挂杯现象明显,挂杯厚且长只能说明该款酒的酒精的相对浓度较高,糖分含量高,跟葡萄酒的质量没有直接关系,跟葡萄酒的年份也没有关系。
对以上5条谎言有基本的了解之后,相信下次选择葡萄酒时你会变得更加专业一点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