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葡萄酒橡木桶市场预测及机遇
- 第18届葡界论坛日前成功举行
- 第二十届中国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品
- 最新研究:葡萄园机械化修剪能够
-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 推介会走
- 沙城葡萄酒产区:优势与忧患并存
- 全球气温升高将导致葡萄酒成本增
- 几张图,迅速了解全球葡萄种植概
- 2017年至今全球十大热门香槟榜单
- Decanter运营总监Sarah Kemp宣布
- 烈酒巨头集团金巴厘全面进军烈酒
- 2015年份老拉彤葡萄酒斩获三项国
- 烟台葡萄酒入列中欧互保
- 中国1/3进口葡萄酒最受欢迎,但
- 美国推出荧光检测方法识别威士忌
- 2016年份葡萄酒是雄狮庄园最好的
- 2017年红酒行业投资分析
- 2016年波尔多的期酒评选朗高巴顿
- 葡萄酒搜索网站公布2016搜索排名
- 南非尼德堡Nederburg 蝉联全球最
- 加载更多
从国内葡萄酒的发展历程来看,当前葡萄酒处于调整期。从葡萄酒的发展历程来看,葡萄酒的发展伴随着两大层面因素的驱动:一是,宏观上,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二是,行业层面,行业标准的推出加速行业整合。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的葡萄酒市场虽然经历了数年的快速增长,但发展并不理性。
从2004年进口关税从100%降低到14%;2004到2014年中国进口酒行业经历了培育期发展的10年,无关“国家宏观酒类消费政策的调整”,中国进口酒行业也理当进入了调整和盘整阶段。大批因短期高利润吸引进入行业的业外酒企退出行业、奢华酒窖退居写字楼或地下车库降低成本、高端名庄泡沫破灭、大型团购型进口商放低身段关注真正消费者、酒企反思过去的短期行为......不可否认,2014年对大部分进口企业来说,遭遇着销售额和利润的市场挤压。无论是行业经营者还是业外看来,进口酒行业仿佛走入了漫漫寒冬,何时回暖仿佛还是未知。但反观中国其他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2014又有几个行业显得那么轻松呢,中国进口酒行业的市场变化,是行业自身盘整使然,更是市场经济发展和中国国家经济发展在改革开放30年后进入再次经济结构调整的真实反映。
点燃消费火种,从培育市场开始
行业不乏激进者。联想控股、苏酒集团、美的控股、湖北宜化(亚洲第一大化肥生产企业集团)、东锦国际(“太太乐”鸡精母公司)、山东烟草、乐视控股、中粮名庄荟等资本实力雄厚的集团,却在此时加大对进口酒业务投入和布局,收购海外酒庄和并购国内渠道的步伐正在进行时。在资本和巨头的高度,进口酒在中国的市场潜力还远远未有释放,国际流行的“健康”和“低酒精度”消费趋势在中国也才刚刚开始。相对同属外来酒种的啤酒在中国经历的接近30年发展,葡萄酒发展还需要更多点培育时间、更亲民化的大众价格以及更有秩序的市场。例如2014年商务部191号文件关于《进口酒经营标准》的开始起草,是行业从杂乱、低门槛、无秩序,走向建立行业准入门槛、集中化、规模化、系统化、市场经济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更是市场经济竞争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需求。
从渠道走向品牌,探寻更广阔的市场
未来“渠道”和“品牌”将是进口商在挤压式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现代化大生产下产品同质化趋于明显,酒类产品的最大差异价值在于“品牌”,葡萄酒更不会例外。运营管理与生产制造是酒类行业的两个不同领域。
以家乐福和麦德龙为例,2012年和2013年进口量均居中国进口商前15位,可消费者记住的是他们在家乐福和麦德龙购买的葡萄酒品牌,还是更多想起下次买酒还去这里?因此,未来葡萄酒市场一定会呈现出这样的形态:手握国际大品牌中国总代理运营权的“名酒”贸易型进口商(例如ASC和桃乐丝)、品牌运营型进口商(例如建发和上海卡聂高)、酒类连锁渠道型进口商(例如“华致酒行”、“商源玖加玖”、1919等)、流通渠道型进口商(例如广东粤强和陕西天驹);一批具备区域渠道优势的经销商将更多进行直采,形成区域优势;一些资金和资源中小型进口酒企,将退守根据地,更多集中有限资源,打造区域品牌和区域竞争优势。通过5~10年的充分竞争和发展,最终全国行业不到100家企业领先企业,可能会占据全国超过60~70%市场份额,行业门槛和壁垒大大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