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葡萄酒橡木桶市场预测及机遇
- 第18届葡界论坛日前成功举行
- 第二十届中国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品
- 最新研究:葡萄园机械化修剪能够
-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 推介会走
- 沙城葡萄酒产区:优势与忧患并存
- 全球气温升高将导致葡萄酒成本增
- 几张图,迅速了解全球葡萄种植概
- 2017年至今全球十大热门香槟榜单
- Decanter运营总监Sarah Kemp宣布
- 烈酒巨头集团金巴厘全面进军烈酒
- 2015年份老拉彤葡萄酒斩获三项国
- 烟台葡萄酒入列中欧互保
- 中国1/3进口葡萄酒最受欢迎,但
- 美国推出荧光检测方法识别威士忌
- 2016年份葡萄酒是雄狮庄园最好的
- 2017年红酒行业投资分析
- 2016年波尔多的期酒评选朗高巴顿
- 葡萄酒搜索网站公布2016搜索排名
- 南非尼德堡Nederburg 蝉联全球最
- 加载更多
10月22日,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财长会议在北京开幕,多国贵宾齐聚北京共商亚太经济发展大计。作为主办国,为了展现东道主的热情和特色,从欢迎晚宴到工作午餐,席间的用酒全部都是葡萄酒,这种用酒消费习惯的改变显示出了中国消费经济在酒行业的巨大转型。
2014年APEC会议是继2001年上海举办后时隔13年重回中国,于11月中旬在北京召开,包含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部长级会议、高官会等系列会议。很多人都可以想象的是,这种高级别会议的席间用酒一定是葡萄酒,而不是白酒。带来这种思考的决不仅仅是三公消费和八项规定带来的短期反应,而是葡萄酒市场大幅增长的一种消费习惯的定势思考。那么葡萄酒市场从开始到发展到底经历了怎么的发展过程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葡萄酒产业1.0时代高额利润促进贸易行为飞速发展
应该说,凡是高利润的产品都能迅速带动该产品的产业化发展,葡萄酒就是个案例,如果用群雄逐鹿来比喻的话,这个时代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企业,比如长城、王朝、张裕、通化、威龙、新天、云南红等等,这些葡萄酒企业通过各自的渠道优势分别在不同区域建立了自己的地盘和相对稳固的消费者,这种区域化的平衡在葡萄酒产业迅速发展的头几年建立的非常稳固,每个企业也分别在不同方向继续努力,有的深挖市场,有的强化内功。但在系统化风险面前,这些企业的平衡很快就被打破。打破这个平衡的表面看是进口酒,实际上还是老百姓,还是消费者。中国人从来就有个习惯,叫外国的和尚好念经,洋货都比国货好。喝多了国产酒自然要尝尝进口酒的味道,且不说葡萄酒酿造端的黑幕和技术水平,但是品牌的影响力就把已经转化好的国产酒消费者轻易变成了进口酒的消费者,因为人家觉得你不专业,品牌和水准不够,酿酒技术没有国外的酒庄发达。这个时代后来突然就发生巨变,有的企业甚至就这么倒下再没起来,剩下的企业瓜分倒下企业的地盘,平衡状态开始移动。于是有的企业就开始研究、分析。什么是品牌的核心,什么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因素,经过分析得到结论,中国的葡萄酒大部分是工厂化生产出来的,没什么地域土壤的讲究,而国外是分产区的,不同产区有不同的产区酒,此外不同产区还有不同酒庄,还有酒庄酒。国外每个产区酿造的葡萄酒酒都有每个产区应有的特点,这些保证了国外葡萄酒的品质。国内的企业于是纷纷顿悟,葡萄酒产业的2.0时代就逐渐拉开大幕。
葡萄酒产业2.0时代葡萄酒酒庄引领产业品牌化构建
葡萄酒产业2.0时代比1.0多了两个步骤,一个是好产区,一个是好酒庄。所谓好产区就要阳光土壤气候都符合好葡萄的生长,有了好的酿酒葡萄才有酿造好的葡萄酒基础;所谓好酒庄就是在好产区的基础上有好的酿造技术和团队能够优中选优,做出最好的葡萄酒。于是一夜之间在中国类似蓬莱、宁夏这样的具备好产区优势条件的县城成百上千的酒庄开始建设,为此还专门成立了行政级别的葡萄酒酒局,这种中国特色的畸形应激体质为后来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当企业和众多投资人的酒庄纷纷建好后,突然有人发现两个事实,事实一,盖一个楼就叫做酒庄,反正没人来参观。但恰恰的有葡萄酒爱好者就去参观了,于是众多酒庄的口碑又一落千丈,这又引发了2.0时代的酒庄1.0竞争,从1.0的普通酒庄到2.0的奢华多功能酒庄,又对市场的进行了持续细分,这个模块的中粮君顶酒庄和张裕爱斐堡酒庄拔得头筹,为葡萄酒消费者提供了葡萄酒市场赞叹和消费的中国酒庄样本。但事务的发展就是这么微妙,竞争永远在进行,平衡永远是动态的,酒庄3.0时代到来了,中国人的智慧让更多的中国商人选择投机,与其在国内建酒庄,不如直接到国外买酒庄。大批的中国企业和投资人疯狂到世界各地的葡萄酒优秀产区购买葡萄酒酒庄,因为这意味着更低的成本和更有诱惑力的品牌,更意味着巨额的利润,同时也意味着实力和名誉,在各大主流城市的饭局上如果发名片的如果没有欧洲的酒庄庄主的称号就觉得好像可以钻桌子底下似的。这种群体性的投机行为真正为进口酒进入中国市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假李鬼赚的盆满钵满,真李逵岂能善罢甘休,当真正国外的好酒庄开始进军中国市场,当可能几辈子就是种葡萄酿酒的老外农民都开始西装革履的到中国开拓业务,中国的葡萄酒从业者们开始惊慌,愚钝者拿着“三公消费”、“八项规定”的所谓理由来逃避市场的竞争,投机者开始纷纷撤离葡萄酒产业,思考者开始考虑下个时代的真正机会和出路。
就在这个时候,电商出现了,“马云上市”“阿里巴巴”“淘宝”这几个字一度成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关注和搜索的字眼。互联网经济、O2O模式、微信营销放佛一夜之间成了所有人的口头禅,酒美网、品尚网、酒仙网等等葡萄酒电商网站蓬勃发展,放佛葡萄酒产业刚刚开始一个特别美丽的春天。但是看经济还是要本质,互联网工具也好互联网思维也好,只不过都是在外在的方法,真正的本质还是消费者的体验,多一个渠道不代表市场放大多少,抓住消费者的心才是根本,再多的互联网噱头,当你没有好产品没有核心消费者的基数,就一切都是浮云,浮云多了,是会产生雾霾的。
葡萄酒产业3.0时代消费者体验为核心带动产业转型
再次强调,决定葡萄酒产业谁是老大的只有两个因素,第一是产品品质,第二是忠诚的核心消费者的占有率。如何才能抓住消费者的心才是根本,这也是从1.0时代到3.0时代贯穿始终的核心,经历几个时代的风风雨雨,这个才是永远的真理。但让企业走进消费者的内心就必须靠产品和市场,而把两者融合在一起的最佳形式就是带市场营销性质的培训,换句话说就是有市场和品牌建设推广功能的商学院,我注意到现在市场上有不少企业在建设商学院,但是一定都不会成功。只要带有自身企业品牌烙印的商学院就难逃自己品牌的窠臼,只有真正站在消费者角度,忽略所有品牌而把消费者体验放在第一的商学院才会成功,换句话说,商学院何尝不是这个竞争白热化时代葡萄酒产业裁判者的代言,消费者需求的代言呢?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饮用葡萄酒,并且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多维度的感受葡萄酒文化,葡萄酒的教育就成了一个无人关注的社会空白,那么中国葡萄酒市场就应该着重紧抓教育,通过系统的教育和知识梳理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真正了解葡萄酒文化,也让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葡萄酒企业能够为消费者才提供更加有品质的好的葡萄酒,同时也为葡萄酒产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