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是否漏液已经成为了购买葡萄酒是必要的参考标准。那是不是说明漏液的葡萄酒已经变质不能饮用了呢?那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首先,漏液是指:已经装瓶却还没有打开之前就发生酒液溢出的现象。最常见的一种情况是葡萄酒在运输或存储的过程中受热,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葡萄酒的酒液会出现膨胀,通过瓶塞的缝隙形成漏液。一般情况下漏液都是伴随着涨塞出现的。
进口葡萄酒从进口国到达中国由于成本原因大多都利用船用,因此在海上至少要经历一个月的旅程,而这段时间便很可能导致葡萄酒涨塞、漏液等情况的出现。
在葡萄酒的长途运输中,长时间的颠簸是在所难免的,而这恰恰也是造成葡萄酒涨塞、漏液的原因之一。由于惯性的原因,原本紧紧镶嵌在瓶颈中的软木塞便会一点点凸出来,这便出现了涨塞,而没有了软木塞的保护,漏液便会随之出现。
葡萄酒出现涨塞、漏液等情况很可能在于软木塞本身,有一些葡萄酒在生产过程中因为疏忽等原因将软木塞尺寸裁切不恰当,导致出现与瓶颈贴合面不不吻合的情况,这样的软木塞密封葡萄酒后便很可能出现涨塞、漏液等情况。如果葡萄酒存储在过于干燥的环境里,让原本湿润的软木塞变得干,那酒瓶挤压带来的形变也会让葡萄酒产生漏液。
对于轻微漏液的葡萄酒: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运输途中的颠簸、飞机托运或粗暴的快递引起的,酒的瓶颈或酒帽处往往有或深或浅的酒渍,建议将酒竖直放里,给酒两三个星期的时间让它休息。这样的酒口感上不会出现太多问题,但是不建议继续存放,尽快喝掉是明智的选择。如果是老年份的葡萄酒(装瓶时间在二十年以上), 轻微的漏液也是致命的,这样的酒很可能已不适合饮用。但是,如果涨塞和漏液现象同时出现,这也就说明葡萄酒已经不能饮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