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内出现结晶,对于葡萄酒来说都是正常的显现,但有关葡萄酒是否应该存在结晶其实还蛮矛盾的。首先,凡葡萄酒都一定存在葡萄碎屑,而葡萄碎屑一般在酿酒过程会将它除去。可是,这也意味着葡萄酒的部分味道会随此溜走。一般而言,顾客偏好喜欢清澈无渣的葡萄酒。因此,在酿酒时我们面临左右为难的处境:为了使葡萄酒以最味美的姿态呈献给顾客,稍稍保留一点葡萄碎屑还是需要的。但只要你细心品尝一下,不难发现其实些许碎屑对葡萄酒的味道大有助益。
"软木塞底部有糖结晶"
软木塞底部的晶体其实并非糖结晶,而是酒石,德国人称之为「Weinstein」。酒石貌似砂糖但味道不然,在葡萄酒的酸性环境下容易形成。但你无需担心,酒石形成其实意味着葡萄酒充分成熟而果酸十足,可说是优质葡萄酒的佐证。酒石的成因是葡萄酒中自然形成的酒石酸所致,而认真的酿酒师一般并不会滤走酒石酸,因为如此一来果味必定会大量流失。有时候,酒石会凝结在瓶身、软木塞或瓶底,但酒石既无害亦无味。只要小心倒出即可细细品味天然的葡萄酒。
沉淀物
葡萄酒中有沉淀物不代表葡萄酒的素质低劣。反之,这是酿酒师拒绝扭曲葡萄酒酒味的结果(有些卖场为避免耗费时间气力向顾客解释酒中的沉淀物为何而要求酿酒商把沉淀物都过滤掉)。试着想想,葡萄酒12%是酒精而80%是水份,而其余的就是构成红酒味道的精华了。而这些部分就是葡萄酒的个性所在,是品酒书中将葡萄酒互相比较的地方,是葡萄酒商对簿公堂的原因,是成功和失败的分野。除去水和酒精以后还剩下什么呢?不就是那些沉淀物?我们又是否应该把沉淀物都隔走?我们都爱Hermitage或帝皇新堡(Châteauneuf -du-Pape)的陈年老酒,而瓶身内部很多时候都为酒石晶体所覆蓋,但这才是货真价实的天然葡萄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