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加WSET 2级培训的第一节课品尝了三种类型葡萄酒,我从未参加过如此亲身投入的课程:在早上十点,看着世界各地主要葡萄酒产区地图、了解地理情况与各种葡萄酒口感,品尝一杯杯葡萄酒。
葡萄品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葡萄酒的风味、颜色、糖分、酸度和单宁的含量。其他情况,比如气候、天气、光照、水分、温度与土壤影响成分同样影响着葡萄酒的口感。
根据葡萄酒酿造气候通常都被分为3种类型:炎热、温和、冷凉。气候类型会极大程度影响到果实的成熟及分为。海拔、维度以及是否分布在海洋附近同样会影响到葡萄酒的口感。
总体来说,炎热的气候下酒精度会更高,酒体更加饱满,单宁更加丰富,酸度相对较低,而冷凉气候下的葡萄酒酒精度更低、酒体更加轻盈,单宁含量更少,酸度更高一些。
我平常了一款来自法国普伊富塞(Pouilly-Fuisse)的霞多丽(Chardonnay),一款来自新西兰马尔堡(Marlborough)的霞多丽,其中新西兰的这款葡萄酒散发出了如梨和芒果等热带水果风味,法国这款葡萄酒带有橘类水果、清爽酸度和矿物质风味。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为温度,也是影响果实糖分的关键因素。大部分葡萄园纬度都位于30-50度之间。中国宁夏是中国最大的葡萄酒酿酒产区,酿造出众多生动的葡萄酒,纬度同样介于30-50度之间。很少有超出这个范围,一般而言纬度低于30度的地区气候太过炎热。
一些葡萄品种如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需要更多热量达到充分成熟,而长相思(Sauvignon Blanc)与黑比诺(Pinot Noir)则需要相对温和或者冷凉的气候来避免过于成熟,以便保持果实的新鲜特性与酸度。
就天气情况而言,每年都会有所不同,同样会影响葡萄酒的口感,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年份对于一些地区的重要性,例如波尔多和香槟。极端天气比如冰雹、大风、洪水和霜冻都会导致果实产量降低或质量下降。考虑到这些因素,我对一款2012年份的阿根廷门多萨马贝克(Malbec)十分欣赏,2012年份是门多萨过去10年中天气最糟糕的一年。因此好的葡萄酒也要得到大自然的许可。
阳光是果实将二氧化碳和水分转化成糖分的主要能量来源。“恰到好处”似乎才能达到完美,太多则可能导致果实腐烂,造成果实肿胀。
葡萄藤同样还需要土壤中包含一定营养成分保持生长。当然只要适量的营养成分,通常而言越贫瘠的土地越适合葡萄藤生长,因为能形成藤与藤之间的竞争,从而令果实的质量达到更高的水平。
风味,作为葡萄酒中一个重要的名字,字面意思就是指“风的味道”,但风反应了众多地理细节。在此次课程过后,我从世界葡萄酒产区再次回忆起了高中接触到的世界地图,从品酒来巩固地理风土与葡萄酒风味之间更多的记忆。就如同WEST课程一如既往强调的那样,了解葡萄酒的最佳方式就是品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