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 专业术语

微醺、醉酒、酗酒的饮酒量是多少?

 微醺、醉酒、酗酒的饮酒量是多少?

我们常常说适量喝酒,不要经常喝到醉,更不可酗酒。那么,喝多少是适量、微醺、醉酒、酗酒呢?


喝多少是适量?


葡萄酒也是一种低度酒,酒精度一般在12°左右,维生素含量很丰富,并含有锰、锌、钼、硒等微量元素。
正确饮用量:葡萄酒的度数一般为10°—12°,饮用葡萄酒以200毫升为宜,最多不要超过300毫升。


啤酒是一种酒精性饮料,每升热量为400千卡,其中一半来自酒精成分一半来自糖分。
正确饮用量:啤酒度数一般在10°左右,每天喝最多不要超过两瓶(1250毫升)。


白酒中的成分很复杂,其主要成分为酒精和水,一般来说,乙醇含量越高,酒度越烈,对人体越不利。饮适量的白酒,可缓和忧虑和紧张心理;有失眠症者睡前饮少量白酒,有利于睡眠,并能刺激胃液分泌与唾液分泌,起到健胃作用。

正确饮用量:普通人饮用白酒,度数较高的白酒每日最好不要超过2两;度数较低的白酒每日最好不要超过3两。


喝多少是微醺和醉酒呢?


这就要看人的酒量怎么样了。由于人们个体差异很大,酒量大小不一样,所以这里要引入一个概念“血液酒精浓度”。


血液酒精浓度(BAC, blood alcohol concentration):单位体积血液中的酒精质量或体积的百分比。例如,美国的 BAC 0.10% 指的是血液中酒精含量为 0.1g/dl。


我国查酒驾就是根据血液酒精浓度测量的。司机驾车时,如果血液酒精浓度<0.02g/dl,不构成饮酒驾车行为,即不违法;血液酒精浓度≥0.02g/dl,属于酒后驾驶;血液酒精浓度≥0.08g/dl,属于醉酒驾驶。


血液酒精浓度对人行为的影响如下:

酒精的效应


那么,不同的血液酒精浓度对应多少酒呢?


人体喝下酒后,主要由肝脏进行代谢,代谢的速度取决于乙醛脱氢酶的活性,而这就要靠遗传来决定了。血液酒精浓度除了由饮酒量决定外,还和性别、体重、喝酒速度、是否空腹等多种因素有关,可以说是因人而异。


也就是说,喝多少能达到什么样的血液酒精浓度是无法一概而论,给出精确地答案的,而普通人一般也不会买一台专门测量的仪器。所以,我们在这里给出一个大概的测量方法,供大家参考。


韦德马克公式(Widmark formula)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准确的估算血液酒精浓度的公式。


饮酒量与血液酒精浓度的关系



0.806:血液中水分含量 80.6%;
SD:以 10 克酒精为一个标准杯计算,标准杯数量;
1.2:瑞典国家公共卫生局为转成瑞典标准,使用的一个因数;
BW:人体水分含量,男士为 0.58,女士为 0.49;
Wt:体重,单位公斤;
MR:新陈代谢常数 0.017;
DP:酒后时间,单位小时;
10:百分率转千分率。


此公式非常复杂,饮酒量与血液酒精浓度的关系,还可参考下面这个直观的表格:

饮酒量与血液酒精浓度的关系


经常喝酒的人可以凭经验判断自己的酒量,能做到见好就收。我们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酒来大概推算下血液酒精浓度。


一个体重 60kg 的人,他身体的血液有 3,600-4,800g。这里我们假设一个人体重 65kg,血液占体重的 7%,血液总量约为 4,550ml。
血液中酒精含量(mg/dl)≈ 酒精含量(mg)/ 血液量(dl)


可以推算出 ☟

饮酒量推算表


微醺是指稍微有点醉的感觉,将醉未醉,以 BAC<0.08g/dl 计,相当于啤酒 1-2 瓶,白酒 2 两,葡萄酒半瓶,而再继续喝,人就开始呈现醉酒状态了。在这些酒中,白酒最容易喝醉,啤酒酒精度低,要喝很多才会喝醉,而葡萄酒酒精度适中,一次喝三两杯刚刚好,所以才被成为“微醺之美”。


豪饮(Binge drinking)是指在短时间内喝下大量的酒精饮料,在 2 小时之内,血液酒精浓度达到 0.08g/dL。对男人来说,豪饮是指喝 5 标准杯以上;对女人而言,豪饮是指喝4标准杯以上。豪饮通俗点说,就是用很短的时间把自己灌醉。


喝多少会达到微醺、醉酒与人的体重、酒精度高低、喝酒时间长短等多种因素有关。所以除了参考前面的算法外,还要在平时喝酒时留意下自己的酒量。我们喝酒是为了愉悦身心,凡事适可即止,千万不要贪杯,更不要酗酒。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留图片水印。)

大家都在关注

  • 入门必备的葡萄酒术语,你知道多

    01风土“风土”一词为法语“terroir”的中文翻译,可简单地理解为葡萄树生长环境的总和,包括土壤类型、地01风土“风土”一词为

    2019-04-18 08:58 作者:Feynman

  • 葡萄酒加“油”更好喝

    每一瓶好酒都是从轻微真菌感染开始的。历史上,酿酒师依靠天然酵母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现代的葡萄酒商通常 ...

    2018-09-03 11:56 作者:Feynman

  • 葡萄酒品酒专业用词

    品评葡萄酒时我们可以笼统地用风土、土地风味、矿石风味、优雅或香草味来形容旧世界的酒;用现代感、果味 ...

    2018-07-11 09:35 作者:Feynman

  • 15个酒类关键术语

    无论你是酒精新手或是酒国英雄,通晓酒类术语是通往更上层楼的一步。尤其是有志在吧台一展身手的人,更该清 ...

    2018-06-02 17:01 作者:Feynman

  • 葡萄酒风味名词小辞典

    每一位刚踏上葡萄酒之路的朋友都曾经徬徨不安,为了拉高自己的学习曲线而汲汲营营于谷歌资料、翻阅酒评,但 ...

    2018-05-28 16:46 作者:Feynman

  • 认识最常用的葡萄酒词汇

    即便是经验丰富的葡萄酒爱好者,谈酒有时候仍然令人发憷。如果你试过一瓶由侍酒师介绍的葡萄酒,你就会明白 ...

    2018-05-11 14:38 作者:Feynman

  • 葡萄酒术语中的三个基本概念

    初学品酒的朋友,一定会对那些似是而非的品酒术语感到迷茫吧。什么是单宁?什么是酒体?Dry又是什么感觉?以下 ...

    2018-05-10 14:41 作者:Feynman

  • What is Rosé Wine 桃紅葡萄酒

    桃红葡萄酒是炎炎夏日里当之无让的“宠儿”,其外观粉红靓丽,口感酸爽明快。市面上的桃红葡萄酒种类繁多,喝 ...

    2018-04-19 14:34 作者:Feynman

  • 葡萄酒品酒的重要概念:单宁

    很多时候,喝葡萄酒会带点苦涩,喝下后更会有点麻麻的感觉留在舌头上。这种感觉对初尝葡萄酒的朋友来说很难 ...

    2018-04-18 14:43 作者:Feynman

  • 新手必知“干”型葡萄酒与口感很

    葡萄酒刚入门,有没有听过别人这样问起:“想来一杯葡萄酒吗?平常喜欢干一点的吗?”又或者“请问您想喝干的还 ...

    2018-04-16 09:18 作者:Feynman

  • 葡萄酒的陈年Reserve到底是什么

    葡萄酒酒标上的Reserve陈年可以代表很多意思或没有特别意义,除了Reserve,有些国家用Riserva、Reserva来 ...

    2018-04-11 11:51 作者:Feynman

  • 葡萄酒专业术语:“苗条”与“丰

    “苗条”与“丰满”,一向是用来形容女人的身材,自古环肥燕瘦,每种身型自有它的好处。和人一样,葡萄酒也是有 ...

    2018-04-10 11:35 作者:Feynman

  • 葡萄酒的五种分类规则

    葡萄酒不都是红色,也不全是干涩的,也不全是气泡的,香槟只有法国的等等,葡萄酒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分类方法也 ...

    2018-04-10 10:55 作者:Feynman

  • 认识法国葡萄酒制度:什么是AOC

    如果仔细看过葡萄酒的酒标,应该对”AOC”这个标示不陌生,不过这究竟代表什么意思?很多人对AOC的了解只停留 ...

    2018-04-09 15:42 作者:Feynman

  • 什么是葡萄酒的风土条件?

    风土条件其实没有太大的神祕之处,就好比说,家里前后院的花园对植物来说,就算在同一个区域生长只要位置土壤 ...

    2018-04-08 09:56 作者:Feynman

  • 起泡酒与香槟有什么区别?

    你有没有被一个傲慢的侍酒师或葡萄酒酒商指责起泡酒不能称做香槟酒?你不知道为什么?这是因为虽然起泡酒 ...

    2018-04-04 09:26 作者:Feynman

  • 什么是葡萄酒中的单宁酸?

    在葡萄酒中,单宁酸是使葡萄酒味道变干(Dry)的质地元素。 单宁是植物,种子,树皮,木材,叶子和果皮中发现的天然 ...

    2018-04-03 16:04 作者:Feynman

  • 看懂香槟酒标的秘决

    酒的世界种类繁多,有啤酒、红酒、威士忌或干邑等等,其中分类的等级也相对多元,对于不好威士忌般呛辣口感的 ...

    2018-04-02 09:54 作者:Feynman

  • 单宁(Tannin),红葡萄酒的灵魂

    单宁(Tannin)可谓是红葡萄酒的骨干、红葡萄酒的灵魂,是红葡萄酒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它却是造成红葡萄酒带 ...

    2018-03-30 14:38 作者:Feynman

  • 葡萄酒年份, 真的如此重要?

    葡萄酒年份,真的如此重要? 年份当然重要,否则也不会标示在酒标上。不过,有时我们的确将年份看得太重,涵盖的 ...

    2018-03-30 09:47 作者:Feynman

  •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