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 知识博览酿造储存

混酿而来的永恒美味:波尔多红酒

 混酿而来的永恒美味:波尔多红酒

走进葡萄酒的世界,怎能不认识经典之一的波尔多红酒?


对葡萄酒稍有研究的人知道,几乎所有波尔多红酒都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葡萄酿造而成的,连昂贵的柏翠(petrus) 酿酒师也会在酿好的美乐Merlot)里添加一点 品丽珠Cabernet Franc)。

葡萄品种

其实在AOC制度下波尔多红酒可以用美乐, 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 品丽珠, 小维多(Petit Verdot), 马尔贝克(Malbec) 和佳美娜(Carmenere)葡萄酿造出来。可是一问到为什么要这样做时,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暂时撇开这个话题,赤霞珠的由来曾经是葡萄酒界一大疑问,但是在1997年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Bowers 和Meredith两位科学家透过最新的DNA “Fingerprinting” 指纹术方法发现赤霞珠的母株是品丽珠 和 长相思(Sauvignon Blanc),据推测很可能是因为当时的波尔多酒庄把品丽珠和长相思种在一起,这两种葡萄藤互相授粉因而产生的新品种。(不过有趣的是,光是从名字Cabernet Sauvignon里早已包括(Cabernet) Franc与 (Sauvignon) blanc!)


波尔多红酒之所以有名,主要原因是因为好年份的波尔多红酒通常都有无比的陈年空间,而有这样陈年空间主要是因为酒里面含有大量用赤霞珠这种葡萄酿造出来的酒,这种葡萄果实小,皮厚而且种子大,用这种葡萄酿出来的酒单宁厚实,不但有陈年空间而且陈年后的酒在香气与口感上更加丰富。不过波尔多种植面积最大的葡萄品种并不是赤霞珠而是美乐,而且波尔多右岸的产区如利布尔讷(Libournais) 区(St. Emilion, Pomerol等)因气候影响种植了不少品丽珠 (像Cheval Blanc…)。


就波尔多梅多克(Medoc)区来说所有Cru Classe 分等酒庄酿出来的葡萄酒赤霞珠占的比例较高,但据我所知,并没有酒庄在调配成品时只用赤霞珠酿出来的酒,原因是赤霞珠酿出来的酒单宁结构扎实,需要陈年一段时间才会柔化,而且果香并不浓郁,用美乐酿出来的酒果香浓郁但是酒体偏淡,所以取这两种葡萄的优点酿出来的酒,不但酒体柔顺而且果香十足,并且有陈年的空间。


此外,酒里面添加些许品丽珠酿出来的葡萄酒酒里面会有紫罗兰花的芳香,添加 味而多酿出来的酒酒里面会有香料的气味,使酒的复杂度增加,也会加深酒的色泽。不过就葡萄使用比例而言很多左岸酒庄酿出来的酒所用的葡萄比例为70% 赤霞珠,15% 美乐与15%品丽珠,右岸的比例为60%美乐,30% 品丽珠与10%赤霞珠。


未标题-1.jpg

除了酒本身个性互补外,波尔多酒庄会同时种植赤霞珠与美乐和其他葡萄品种主要还是商业考量。赤霞珠的生长周期跟其他葡萄品种比较起来发芽较晚而且熟成较慢,美乐发芽较早,熟成较快,对酒厂来说如果冬末春初的天气不好时会影响到美乐葡萄藤的发芽,不过很可能不会影响到赤霞珠的生长,但是如果在秋天采收时下起大雨,这样会影响到赤霞珠的采收,但是在发生这样情形前美乐可能已经采收完毕,所以说对酒厂来说,如果天公不做美时透过这样的种植方式他们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


此外在调配采收工人与酿酒设备时,如果葡萄是分批采收的话,不但采收人员调度比较容易,而且采收到的葡萄可以马上除梗榨汁进行酿造的动作,不会因为酿酒设备不足使采收到的葡萄必须长时间与空气接触而影响到葡萄酒的品质。


目前新世界的酒厂大多是以酿造出单一葡萄品种的葡萄酒为主,除了因为行销策略外,主要还是因为透过新的酿酒技术赤霞珠酿出来的酒单宁不再扎口咬舌,而且果香也变的丰富,不过在市面上还是有很多顾客只喜欢波尔多风格的红酒,针对这些客户加州的红Meritage,澳洲、南非与纽西兰的Cabernet-Merlot,甚至在阿根廷用马尔贝克(Malbec)与智利用佳美娜(Carmenere)酿造出来的酒都是拿波尔多酒做蓝本以满足这些顾客的需求。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留图片水印。)

大家都在关注

  • 你知道该如何摆放葡萄酒吗?

    在葡萄酒专卖店里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的葡萄酒是竖立放着,而有的则是水平放着,这到底是为什么?我们平时应该怎么摆放葡萄酒呢?葡

    2019-05-06 08:28 作者:Feynman

  • 葡萄酒收藏有哪些技巧?

    想给亲人朋友送些葡萄酒,可是他们大都对葡萄酒一窍不通,而葡萄酒储存、饮用不当简直就是暴殄天物,不知怎么办才好。小编想了想

    2019-05-05 09:19 作者:Feynman

  • 雷司令:为葡萄酒爱好者准备的葡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有些人不喜欢酒。现在,这个想法可能会让我们大多数人大吃一惊,有人说他们不喜欢酒,就像有人说他们不喜欢

    2019-02-15 16:53 作者:Feynman

  • 葡萄酒与橡木塞之间的“缺量”是

    导语:酒液与橡木塞之间的“缺量”,非但不是为了“短斤缺两”,而是对于葡萄酒的陈化不可或缺,对于价高珍贵的 ...

    2018-09-06 11:20 作者:Feynman

  • 开瓶后的葡萄酒能存放多长时间

    市面上大多数的葡萄酒都是750ML装的,一个人开一瓶葡萄酒似乎有点喝不完,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对开瓶后的葡萄 ...

    2018-04-19 10:18 作者:Feynman

  • 究竟一瓶葡萄酒可以放多久?

    究竟一瓶葡萄酒可以放多久?有哪些适合陈年的葡萄酒?葡萄酒陈年,一直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讲真的, ...

    2018-03-29 14:57 作者:Feynman

  • 葡萄酒的保质期只有10年?

    葡萄酒有保质期吗?为什么所有的葡萄酒背标上都标明保质期为10年?其实葡萄酒是没有保质期的,之所以会标明保 ...

    2018-01-31 09:34 作者:Feynman

  • 自酿葡萄酒发酵过程需要密封吗?

    自制葡萄酒发酵一般需要七天以上,是一个将糖分转化成二氧化碳和酒精的过程。在发酵过程中,容器是否有必要 ...

    2017-11-14 16:44 作者:Feynman

  • 如何正确的在家里酿制葡萄酒?

    每到葡萄成熟的季节,葡萄价格便宜,除了可以吃上各种美味的葡萄外,休闲之余在家里自酿葡萄酒享用成功自酿的 ...

    2017-06-22 11:22 作者:Feynman

  • 自酿葡萄酒步骤详解

    葡萄酒足渐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新宠,同时也代表着一种时尚的生活潮流。在生活中自酿葡萄酒不能流行开来,在自 ...

    2017-06-16 14:09 作者:Feynman

  • 自酿葡萄酒表面的那层白膜是什么

    自酿葡萄酒的表面长了一层白膜,这层白膜叫醋酸菌。 自酿葡萄酒表面的那层白膜是什么?醋酸菌是一种漂浮在空气中的有害细菌,醋酸菌对自酿葡萄酒品质的影响相当严重,而且当自酿葡萄酒中发生醋酸菌污染后是不可逆…

    2017-04-15 11:44 作者:Feynman

  • 葡萄酒储存温度太高或太低对葡萄

    葡萄酒是一种非常娇贵的酒种,在储存过程中对储存条件有着很高的要求,特别是储存温度。这其中的原因无外乎 ...

    2017-02-15 15:48 作者:Feynman

  • 自酿葡萄酒的表面为什么会出现白

    喜欢自酿葡萄酒的朋友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自酿葡萄酒表面有一层白色霉状物!所以很多葡萄酒酿造者产 ...

    2017-01-19 10:33 作者:Feynman

  • 史上最详细自酿葡萄酒步骤

    很多人对家庭自酿葡萄酒的做法很感兴趣,经常会自己动手酿制一些葡萄酒。家庭自酿葡萄酒的做法究竟是怎么 ...

    2017-01-13 12:12 作者:Feynman

  • 二氧化碳在葡萄酒酿造过程中起到

    在葡萄酒酿造中,酵母会将葡萄中的糖分转换成酒精和二氧化碳,从而得到含有酒精的葡萄酒。 二氧化碳是酿造 ...

    2016-12-30 16:13 作者:Feynman

  • 红葡萄酒颜色为啥有的浅有的深?

    有三种情况影响红葡萄酒的颜色深浅。 一、葡萄品种 酿造红葡萄酒的葡萄品种颜色深的,如赤霞珠、黑比诺;有 ...

    2016-11-23 17:18 作者:Feynman

  • 为啥自酿葡萄酒都这么甜?怎么脱

    为啥自酿葡萄酒都这么甜? 一般自制的葡萄酒,都是甜型,为什么呢?而红酒的度数一般来源于糖度,所以酒精度和糖 ...

    2016-11-23 16:02 作者:Feynman

  • 自酿葡萄酒时什么要放糖?

    相信很多朋友都会选择自酿葡萄酒,因为大家都认为自己酿造的葡萄酒比市面上销售的那些葡萄酒干净、卫生、 ...

    2016-09-24 14:50 作者:Feynman

  • 教你秒懂:葡萄酒的挑选和保存

    酒品挑选 葡萄酒与菜肴美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我们应根据用餐菜肴的种类来选择适合的葡萄酒。 美 ...

    2016-07-01 14:57 作者:Feynman

  • 【深度解读】格鲁吉亚葡萄酒陶罐

    Qvevri(也叫Kvevri,翻译成奎弗瑞陶罐) 是一种特别的葡萄酒酿造和储存的陶质容器,现如今已成为格鲁吉亚葡萄酒及格鲁吉亚文化的名片。在古代,建造一座酒窖时首先要把Qvevri埋到地下。酒窖的地基要比一般建筑更…

    2016-05-11 14:07 作者:Feynman

  •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