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澳大利亚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但是她的葡萄酿酒业已经有了两个多世纪的历史,并且在酿酒技术和产品方面有着显著的成绩以及不断的创新。
第一批葡萄树是在1788年被“第一舰队”带到澳大利亚的。虽然受到悉尼潮湿和阵雨的影响,第一个葡萄园还是在1791年被德国移民菲利普·谢弗(Philip Schaffer)在帕拉马塔(Parramatta)地区建立了起来。事实上,是谢弗先生在1795年的时候生产出了澳大利亚第一代葡萄酒,而不是传说中的殖民牧羊人约翰·麦卡瑟(John Macarthur)。然而,麦卡瑟先生在新南威尔士洲卡姆登公园的葡萄园无可置疑的是澳大利亚葡萄酒历史上早期最有名的葡萄园。
而另外一个对澳大利亚早期葡萄酒行业影响深远的人是葡萄栽培专家詹姆斯·布什比(James Busby)。他一直住在法国波尔多,在1824年移居到澳大利亚后很快被任命兴办专门研究栽培农业的学校。1830年,布什比先生把学校里的葡萄园收货的第一桶葡萄酒送往英国,被当地人认为这行业“非常有前景”。1831年,布什比先生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去了西班牙和法国,带回来534种葡萄接枝,并成功培植了362种。随后,他便开始在悉尼植物园广泛种植,同样的种植模式也很快在维多利亚和南澳推广开来。事实上,现今澳大利亚被世界葡萄酒消费者认可的每一中葡萄品种都是从这些植物园发展而来的。
从1880年开始,由于当时维多利亚和新南威尔士洲出现了葡萄根蚜虫,南澳逐渐成为葡萄酒强省。这种害虫在毁掉了美国和法国大部分葡萄园后,通过一些植物的进口又被传到了澳大利亚。南澳由于其非常有远见的检疫隔离政策,避免了这次虫害的袭击,这种严格的检疫政策也因此被沿用到了今天。就在维多利亚以及新南威尔士为了生存而战斗时,南澳则趁此机会建立了其在澳大利亚葡萄酒行业的中心地位。特别是由Silesiam家族、英国商人Smith以及Burge家族共同建立起来的巴罗萨山谷,更是出产了整个澳大利亚过半的葡萄酒。
由于70年代和80年代早期人们的喜欢转向了霞多丽(Chardonnay),红葡萄酒的生产供过于求,很多葡萄树被连根拔起,大部分的葡萄园和酒厂也都倒闭了。这也让澳大利亚葡萄酒行业认识到只依靠国内市场会引起周期性的膨胀和衰退。
在80年代早期,最具有影响力的葡萄酒大师第一次来到了澳大利亚的葡萄酒产地参观,他们对澳大利亚葡萄酒的称赞则使得英国以及澳大利亚两国的葡萄酒贸易持续到了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