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纪以后,随着西欧生产力的发展,知识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远洋航行开辟新航路准备了必要的条件。15世纪晚期,已经完成中央集权的葡萄牙和西班牙,成为了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动力之一。随着新航路开辟的成功,葡萄牙和西班牙进行殖民扩展和掠夺,这哥俩把地球一切两半儿,各自殖民了很多国家。
从西班牙获得独立之后,荷兰发展成为17世纪航海和贸易强国。荷兰的商船数目超过欧洲所有国家商船数目总和,被誉为“海上马车夫”。荷兰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贸易据点。这段时期在荷兰被称为“黄金年代”。
17世纪,是荷兰人的世纪。荷兰诞生了全球第一家股份公司,阿姆斯特丹创建了全球第一个股票交易所,鹿特丹成为全球第一大港,控制了世界上80%的贸易。荷兰人崛起的速度堪称奇迹,荷兰人发家致富的秘诀,从葡萄酒的角度就能窥出端倪。
可以说,波尔多遇上荷兰人,才成为了波尔多。
排水造田的专家
荷兰有郁金香、风车、足球,还有极其开放的色情业,妓女按时缴税和检查身体,一样受到保护,只要有利可图,任何事在荷兰人眼中都能成为一门儿生意。
那么,荷兰这个国家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风车呢?荷兰的名字“Netherlands”就是低洼地的意思,低地国家的长处就是会排水,荷兰人的水利工程那是一绝,风车就是排水用的。 五大酒庄除了侯伯王(Haut Brion)位处格拉芙(Graves),其他四家都在梅多克(Medoc),梅多克在荷兰人来之前全是沼泽地,没有任何农作物,更别说酒庄了。侯伯王在当时的成功很是让人羡慕,荷兰人很有商业头脑,也想介入葡萄酒的买卖,到了梅多克一看这片洼地居然没人要,不挣这个钱都不好意思。他们把梅多克的水排干之后,种上了葡萄,范围覆盖了今天圣朱利安、玛歌、波雅克和圣埃斯泰夫在内的产区,谁能料到,这片曾经的废地日后成为了波尔多最精华的产区。
改进商船的天才
荷兰人的第二个重大贡献,在于贸易,这与荷兰人对于商船的重要改进密不可分。“海上马车夫”的称号,不是随便得来的。
第一点改进,荷兰人开创性地造了平底凹槽船,这种商船的船身轻、重心低,风帆起降便利,航速快、比其他船型跑的次数多,而且结构简单,造价低廉,需要的船员数量少,8~10人即可操作。
其次,荷兰人去掉了船上的武器枪炮。早期的航海基本都是近海岸探索,航线比较固定,走远了可能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因此海盗则只要守着一定的航线就可以打劫,西班牙商船就经常吃英国海盗的亏,所以商船必须要装备武器对付海盗。荷兰人冒风险抛弃了武器,省出的空间能多装一些货物,如此改装,单位成本降低了,荷兰人卖的酒就比别人便宜。
还有一点,荷兰人把船的肚子给搞大了。在那个时代,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挪威、瑞典、芬兰这些北欧国家,税收规则是按着甲板的大小定的——甲板越大,装的货越多,收税越多,甲板越小,税就越少,所以荷兰人把船舱加大的同时把甲板缩小,这种商船看起来圆咕隆咚,但好处是吃的货多,交的税又少,荷兰人降低了不少成本。
很多资料说荷兰人喜欢便宜的葡萄酒,其实根本的原因,是荷兰人想尽各种办法来降低贸易成本。荷兰人介入葡萄酒的时候,英国人与波尔多人的生意往来已经持续了500多年,作为后来者,荷兰很快就在贸易竞争中博得了一席之地。
蒸馏酒的鼻祖
蒸馏虽然是古代阿拉伯人的发明,但是真正把蒸馏酒推广到全世界,是荷兰人的贡献。荷兰人在加斯科涅和夏朗德人学会了蒸馏技术,之后便采购大量的白葡萄酒进行蒸馏,这也是干邑白兰地最早的雏形。
荷兰人发现酒蒸馏之后不容易坏,而且体积变小了,出海贸易,体积越小,能装的货越多,货到了目的地之后再兑水还原,一桶蒸馏酒可以变成好几桶,这可赚的多啊,如此一来,荷兰人无意之中就把蒸馏技术推广到全世界,蒸馏酒就这样诞生了。荷兰人可以说是烈酒的鼻祖,白兰地被称为“Brandy”,词根其实是荷兰语“Brandewijn”,意思是燃烧的葡萄酒。
硫磺消毒的开创者
还有一点十分重要,就是荷兰人发明了硫磺熏蒸灭菌的技术。
荷兰人统治全球贸易的17世纪,葡萄酒还没开始用玻璃瓶,而是装在桶里运输售卖,人们也不懂消毒灭菌的技术,葡萄酒不得不在年轻时候喝掉,否则时间一长,比如两三个月以后,经过氧化或细菌的侵蚀,酒很快就会变酸。保质期的延长,就意味着财富的增加,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荷兰人发现硫磺熏蒸过橡木桶,葡萄酒的储存寿命延长了很多,硫磺熏蒸其实就是消毒灭菌的过程,这个创造性的重大发现,让荷兰人赚得盆满钵满。
灭菌的具体做法非常简单,将涂过硫磺的纸点燃,扔进橡木桶中燃尽即可。荷兰人的发现到今天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的葡萄酒,如果你留意背标的话,会看到一个词,叫做“二氧化硫”或者“亚硫酸”,这实际上就是硫的一种存在形式,它主要有两个作用,第一抗氧化,第二就是灭菌,无论是酿酒前的设备消毒还是在葡萄酒酿造中的灭菌抗氧化,硫都是必不可少。
甜酒大使
荷兰人还推广了波尔多的甜酒。
今天的波尔多,红葡萄酒甚为出名,还有一样大名鼎鼎的,就是甜酒。1855年列级酒庄分级的美酒排行榜,除了梅多克的酒庄分级,也对苏玳、巴萨克地区的甜酒进行了分级,涵盖26家,滴金庄(Chateau d’Yquem)位列第一,这份酒单到今天没有任何变化。
甜酒的市场主要在北欧,那里气候寒冷,人们经常喝伏特加。欧洲人在十字军东征之前没有见过甘蔗,甘蔗是从耶路撒冷,叙利亚一带被带回到欧洲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因为气候相对比较暖和就种了一点,在遥远的北欧,甜的东西一直很紧俏,当然也很受欢迎,甜酒好喝又能补充能量,还不像伏特加那样致人烂醉,这种市场机会被荷兰人看到了。在荷兰人的推动下,巴萨克和苏玳地区的葡萄酒转向了甜型,因此深受北欧人民的喜爱。在荷兰人的推动下,波尔多的甜酒也流行起来了。
有必要说明的是,当时甜酒的做法是人为地往白葡萄酒里加糖,后来,波尔多的甜酒慢慢过渡到今天的贵腐酒。
波尔多分级的始作俑者
波尔多的葡萄酒和荷兰人的关系,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就是价格,1855年列级酒庄分级推出之前,实际上已经有了200年的基础,当时操纵贸易的荷兰人起了关键作用。早在1647年,波尔多政府与荷兰人坐在一起,商讨把当地的酒庄定个统一的价目表,这样的话收税和贸易都方便,。当时的价目表以采购价格作为基准,有四家酒庄价格最贵,位列第一等级,其他级别按照一级庄的一定比例来定价,这便是1855列级酒庄分级的雏形。价目表虽然出炉了,但并非金科玉律,市场上仍然有不一致的版本,直到1855年世博会的官方确认,这份美酒排行榜才得到了统一。
1855年分级体系并不是哪个天才的发明,没有市场的认可,行政命令也只会让之成为空中楼阁,中国的酒庄分级,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结语
荷兰人独立后打开了海上贸易的通道,缔造了空前的商业帝国, 荷兰人追求财富的故事,充满了智慧。生意场上,算得精细并没有什么不对,自己不吃亏,但也绝不占便宜,荷兰人能把生意做那么大,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讲信誉, AA制的背后,其实是荷兰人的商业思想和契约精神。
当波尔多遇到荷兰人,意味着源源不断的财富。没有荷兰人,列级名庄会否出现都是未知数,波尔多也必然成为不了波尔多。历史的机遇选择了荷兰人,荷兰人崛起的同时,波尔多也真正步入了全球化。